――資溪殘疾人創業致富的故事
身殘心未殘,家貧人不懶。貧困沒有嚇倒他們,他們用殘缺的身軀撐起美好的明天;身殘沒有擊垮他們,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創造輝煌的未來,他們身殘志堅闖出了一片新天地。
吳關保:腿殘創辦折扇廠
2013年,馬頭山鎮斗垣村村民吳關保,首屆“*美資溪人”――*美身殘志堅者。他在多舛的命運前沒有屈服,用堅強書寫著自己的人生,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為之感動。
吳關保19歲時,隨母親從浙江義烏來到馬頭山鎮斗垣村落戶。在這個偏僻的山旮旯里辦起了竹席廠,施工時不幸被倒下的電線桿打中致使右腿落下殘疾,而創辦的竹席廠也只得關閉。腿好后,他只身出外打工,在一家折扇廠當工人,七年中他不但學會折扇的制作工藝,還與買家建立良好的關系。1998年,吳關保另起爐灶,拿出積攢的四萬元錢辦起一家折扇廠。吳關保依靠他的誠信和勤勞,折扇生意越做越大,為了加大銷售量,他在義烏小商品城租賃了一家門面作為銷售點,將自己生產的折扇銷到國外。
創業成功后的吳關保回到了馬頭山鎮,將折扇廠從義烏搬到了斗垣村,村里的殘疾人、剩余勞動力都紛紛前來上班,他們生活有了保障。為增加村民收入,他還帶領村民在斗垣村創辦苗木基地。在2008年冰災和2010年的特大洪災前,他用殘疾的身軀走在抗災救災的*前沿。他這一系列行動,讓當地村民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。
周錦華:單臂開辟生態園
周錦華,一位只有一只手臂的殘疾人,卻用實際行動,改變著大多數人心中“殘疾人干不成大事”的觀念。
在江西資溪縣鶴城鎮排上村,有一位身殘志堅的種植大戶,他叫周錦華。周錦華是浙江移民,因為貧窮和身體殘疾,周錦華僅讀完初中便輟學了。為了生活,周錦華先后在木材加工場當過技術員、到城里販過蔬菜、修過鐘表等。2011年,他確定要走水果種植路,便只身一人兩次到東北大型葡萄種植園取經,買回了價值2000元的葡萄種植技術書籍。2013年葡萄“生病”產果低,損失慘重,為此,他拜師學藝,刻苦鉆研,如今防病技術大大提高。對于葡萄種植來說,周錦華稱得上是全鄉、全縣知名的“土專家”。現在,他擁有50畝葡萄、20畝草莓,年純收入25萬元左右,成了該村響當當的致富帶頭人。
并不滿足于此的他,近日又投入20余萬元養殖娃娃魚。他搭建養殖大棚,修砌魚池,選購魚苗,忙得不亦樂乎。娃娃魚養殖技術要求很高,他認真學習養殖技術,悉心呵護。如今,他的娃娃魚養殖已初見成效,并形成一定規模。“這是娃娃魚,總共800余條,大的4斤多重,市場價每斤400元。”周錦華帶領我們參觀他的娃娃魚養殖基地,信心十足地對我們介紹道。
胡軍:視障經營按摩店
胡軍,一個后天性高度近視患者,在縣殘聯的幫助下成功創業,迎來了人生和事業的春天。
胡軍患后天性高度近視,失業在家,資溪縣殘聯了解到他的困難后,積極動員推薦他到省里免費參加為期半年的保健按摩培訓。學成回來后,他在資溪城區開了間小按摩店。由于按摩技術過硬,服務好,顧客也越來越多,按摩店急需擴大。籌集到足夠資金后,他把按摩店規模擴大至200多平方米,服務范圍也由保健按摩擴大到中醫穴位推拿等。如今他成功后,還幫助其他8名殘疾人實現就業。
“現在生意不錯,平均每天都有四五十名顧客,店里還招聘了8名殘疾人員工,他們都是經過系統的按摩培訓,技術非常好。”正在店里給顧客按摩的胡軍自豪地說。